今天闲着无事,看了一期非诚勿扰,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这也是我在新加坡许久知道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宅男们如此热衷此片的原因了。

小小分析一下,算是锻炼思维,也是抛砖引玉。

现场布局

一个主持人,两个评委(一男一女搭配),主要目的就是活跃气氛,配上音乐与观众,整个舞台工字型布局,24个女嘉宾 Vs 一个一个上来的男嘉宾,再配上周围群众看台。这种视觉冲击力就好像周末一家老小到马戏团的一场狂欢盛宴。台上的卖人气,台下看热闹,主持卖广告,实在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发力点

现在这个时代,功能化,条块化越来越严重,社会越来越现实与功利;几十年的技术进步与交通便利,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但人们内心世界的隔阂却变得越来越大了。人们在不断的交融在当中,也把中国几千年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农耕文化彻底抛弃。谈什么夜不闭户,那种相对的封闭性早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大流动与大分工。所以中国上了这条全球化这条贼船,下船就绝无可能了;深山的娃终于有一天通过网络与地球另一端的妞谈情说爱,而你明天也可以即刻飞到巴黎看看月光电影节。呵呵,这是一个转型的中国,既然抛弃了农耕小社会,那就勇敢的拥抱资本大社会吧。今天不去讨论啥子社会问题,我也没这个层次,只想说一个事实:所谓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了,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了,离婚率越来越高了..归结于一点:地球对于人类的两性问题越来越复杂与有趣了。

现代社会构架下的婚姻就成为你,你的父母,你的亲戚朋友,你周围一切的社会化必然因素。而现代婚姻的稳固与质量三大决定因素:感情,经济与性;这些也自然而然的成为所有人面对婚姻时的考虑因素。非诚勿扰节目就在这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相亲,这个几千年恒久不变的有趣话题。不得不说它比台湾泛滥的综艺要更有眼光,也更吸引社会各色人等眼球的能力。

流程

搞节目就要上收视率,主持人直言不讳,炒作与策划是必然,这一点上不纠缠。精心挑选的24位佳丽一溜上台,任人评说。接着男嘉宾登场,找一个相对眼(一见钟情),然后三段论(个人基本资料介绍,梦中情人,朋友的评价);然后在这几轮中,台上佳丽就一轮一轮筛选提问,谁把灯亮在最后,谁就有机会与男嘉宾牵手。如果亮得多,男嘉宾还有个权力反转。

这样的设计非常体现相亲的特色,先要对不对眼,然后就是谈天说地进一步了解这厮作甚干嘛,家里几亩地,地里几头牛(我发现每个嘉宾介绍大体都要旁敲侧击的拍出自己有车有房云云..)。只是传统相亲一对一,现在变成N 女对1男。我在想,这里为什么不能做N男对1女呢?女生除了是稀缺资源,大体也要讲究身份上的矜持与落落大方,岂可便宜一群恶狼;不过如果这样,可是群狼互相PK,至少对收视率来说应该更有噱头吧。

看点

节目利用了相亲的话题,而最看重的是咱们灵长类动物的奇妙思维。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台上的男男女女彼此的交流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思维个体,而台下,电视观众们的解读又是一个个不同生活景象的理解。不管是看戏的,做梦的,挖空心思摆擂台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每一个思维都是活跃的,这才激发如此思维与爱情碰撞的火花。唉,人啊,爱情呀,生活呀,性呀,这不就是人生对他人,对自己的小小写照吗?怎么活都有怎么样的活法,那就好好的,开开心心的活吧。

抛砖引玉

  • 关于相亲,婚姻的话题,永远都不会过时;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与此相关就一定有发展的可能
  • 坚定支持思维个体的独特性,这也是社会多样性的源头。世界分工再明晰,我们都不是机器人,在管理学上:注重流程与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但人文关怀与集体决策也是同等重要;让员工以公司为家,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呀。

后续

貌似台上牵手的人,台下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最典型的就是异地恋了,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还玩异地。终究是表演大于真实的喜剧。我们也没有必要责怪什么,对于这个节目,更多的心态放在我们这些灵长类动物的奇妙思维上吧。至少如主持孟非所说,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来到这样的舞台,展现一个希望大家看到的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从一开始都是相信:一切爱情都是神圣与美丽的。

AD